采購與供應管理的目標
(1)連續提供物料、供應和服務,使得整個組織正常地運轉。
(2)選擇供應商。一個采購部門必須有能力找到或發展供應商,分析供應商的能力,從中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并與其一起努力對流程進行持續的改進。只有當最后確定的那個供應商在工作上雷厲風行,而且富有責任感的時候,公司才能以最低的價格得到所需的物資和服務。
(3)降低用來完成采購目標的管理費用和使采購部門正常運作需要耗費企業的資源:員工工資、電話費和郵資、辦公用品、差旅費用、計算機費用和其他必需的管理費用。如果采購流程的效率很低,那么采購的管理費用就很高。采購部門應該盡可能有效和節儉地完成采購目標,這就需要采購經理經常對部門的運作情況進行回顧,以確保所有的活動耗費都是有效的。
(4)保持庫存投資和損失維持在最低限度。保證物料供應不中斷的一個辦法是保持大量的庫存。但是庫存必然要占用資金,這些資金就不可能用于其他方面;持有庫存的成本一般要占庫存商品價值的20%-50%,如果采購部門可以用價值1 000萬美元的庫存(而不是原來的2 000萬美元)保證企業的正常運作的話,那么在年庫存儲存成本為30%的情況下,1 000萬美元庫存的減少不僅意味著多出了1 000萬美元的流動資本,而且還意味著節省了300萬美元的庫存費用。
(5)實現庫存物料的標準化,降低庫存相關成本。從公司全局的角度出發,采購部門應該去購買就其用途而言市場上所能得到的最恰當的物料。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可能,供應部門就應該不斷努力將其基礎設施、物資、維護修理與輔助物品( maintenance,repairs 8L operating supplies,MRO)以及服務采購等活動規范化。在保證服務水平的同時,通過大批量采購協議和低庫存與低成本追蹤以及標準化為物資提供低價機會。就基礎設施來說,標準化能夠帶來維修控制庫存的縮減,并節省設備運轉和維護及培訓員工的成本。
(6)盡量以最低的總成本獲得所需的物資和服務。在一家典型的企業中,企業采購部門的活動消耗的資金比例最大。盡管“價格購買者”這個詞由于意味著其在采購時所關注的唯一因素是價格而常被人理解為貶義詞,但是當確保質量、發送和服務等方面的要求都得到滿足時,采購部門還是應該全力以赴地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所需的物資和服務。
(7)保持并提高庫存的質量。生產所需的產品或服務,每一項物料都要達到必需的質量要求,否則最終產品或服務將達不到期望的要求或是其生產成本遠遠超出可以接受的限度。
(8)與其他職能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在一個企業中,如果沒有其他部門和個人的合作,采購經理的工作就不可能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