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與供應管理
供應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與采購經濟形勢下,提出的管理機制。現代管理學如MBA、EMBA等將其分為競爭式及雙贏式兩種模式。
供應商管理是供應鏈采購管理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在實現準時化采購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供應商是指直接向零售商提供商品及相應服務的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個體工商戶,包括制造商、經銷商和其他中介商。或稱為“廠商”,即供應商品的個人或法人。供應商可以是農民、生產基地、制造商、代理商、批發商(限一級)、進口商等,應避免太多中間環節的供應商。例如:二級批發商、經銷商、皮包公司(倒爺)、或親友所開的公司。
在物流與采購中提出客戶關系管理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在傳統的市場營銷管理中早就提出了關系營銷的思想,但是,在供應鏈環境下的客戶關系和傳統的客戶關系有很大的不同。在市場營銷中的客戶指的是最終產品的用戶,而這里的客戶是指供應商,不是最終用戶。
另外,從供應商與客戶關系的特征來看,傳統企業的關系表現為三種:競爭性關系、合同性關系(法律性關系)、合作性關系,而且企業之間的競爭多于合作,是非合作性競爭。供應商管理維護著客戶,中間商和供應商之間的偏好信息,以確保成功的合作關系。
1、競爭關系模式是價格驅動。這種關系的采購策略表現為:
(1)買方同時向若干供應商購貨,通過供應商之間的競爭獲得價格好處,同時也保證供應的連續性;
(2)買方通過在供應商之間分配采購數量對供應商加以控制;
(3)買方與供應商保持的是一種短期合同關系。
2、雙贏關系模式是一供應商管理中合作的關系,這種供需關系最先是在日本企業中采用。它強調在合作的供應商和生產商之間共同分享信息,通過合作和協商協調相互的行為。
(1)制造商對供應商給予協助,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改進質量、加快產品開發進度;
(2)通過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管理成本;
(3)長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
(4)比較多的信息交流。
前面一節介紹的準時化采購采用的模式就是合作性的關系模式,供應鏈管理思想的集中表現就是合作與協調。因此建立一種雙贏的合作關系對于實施準時化采購是很重要的。